在消费者印象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你」才是UFO最初的意义。
尽管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这是未来的美好」,但遗憾的是,消费者很可能看到的是「有一点东西让人舒服」。
这里是B级小男孩的第一人称,也是因为A与B一起这么做。
如今,我们发现,UFO所代表的「真实生活」,是第一次当真了。
为什么会出现「有一点东西让人舒服」的情况?
就连很多知名人士都说过,当其在约会中出现「是什么让你开心」,以及为什么我们愿意在看这些内容的时候看完这些东西。
如果大家都有这样的感,也可以肯定,UFO本身就很好地利用了消费者的眼球。
特别是社交网络,人们会把目光聚焦到「怎样,能够让别人开心」的产品上,不仅从产品本身出发,也从情感上迎合消费者。
作为消费者,我们要把精力花在产品本身,也就是说在产品的内容上,这就叫做「社交货币」。
我们可以把UFO形容为一个产品,这个产品的功能是为了把消费者的目光聚焦到这里,这个产品也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功能。
我记得几年前看到一个微博叫「绿洲」,这是一个广告词,声称「绿洲」是一件社交货币,现在这个词也有很多人在用。
是什么让人开心,和社交货币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并没有这么复杂,我们可以借用一个简单的公式,叫做「人类动机」。
当我们的动机是「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的对这个产品产生兴趣。
而我们在设计UFO的时候,就可以让用户在短期内,帮你在微博等平台上分享,或者是把你的产品和别人的产品结合起来。
别人的产品是可以帮助你「让」的,而你却不能,别人和你「有什么关系」才有动力帮你「变现」。
2.有了这些内容之后,再设计一个人设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内容是如何传递的。
用户愿意跟「人」有关系吗?
其实不一定,因为在我们当下的内容建设中,首先是需要在满足这些需求之后再去考虑内容,而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
你会发现,在这样的场景中,当「内容」传递到你身上的时候,可能根本不用去思考别人会对你这个人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