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改良绿松石
问题一:绿松石的改良是如何进行的?绿松石的改良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浸渍:当绿松石颜色深沉但硬度不足,或内部含有泥线,质地过于松软脆弱,无法直接加工时,需进行改良。首先需去除绿松石内部的湿气,然后将其浸泡在一种无色的环氧树脂中,待绿松石完全吸收树脂后取出,加热使其树脂固化。
注胶:若绿松石矿石颜色极淡,质地极软,可如粉笔般在地上划线,此类材料被称为“白料”或“泡料”,亦有人称之为面松,这些“泡料”必须进行注胶处理。注胶过程与浸渍过程相似,只是将无色的浸渍树脂更换为有色的注胶树脂,此外,浸渍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而注胶则需要将绿松石和树脂置于密封的压力罐中,利用真空泵抽出空气,使其充分吸收树脂。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绿松石改良方法,市场上大约有五到六成的绿松石都经过注胶处理。经过注胶处理后的“泡料”绿松石,色泽变得鲜艳、颜色均匀,成为高档绿松石。
上蜡:即在绿松石完成打磨、抛光后,再将其放入熔化的石蜡中。先将石蜡加热至约100度溶化,再将绿松石放入已溶化的蜡容器中浸泡数十分钟,取出冷却后,擦净表面的蜡即可。这样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提升绿松石的表面亮度。上蜡实际上不算作处理,因为它对绿松石的质地没有改变,它只是一种传统的加工工艺。
问题二:何为改良绿松石原材料?改良绿松石的原材料确实是绿松石,但由于硬度、颜色、裂纹等原因,需要通过加胶、染色等工艺来提升其价值。
问题三:绿松石的改良与微沁有何含义?微沁即浸渍,业内也称之为固化处理,即将石料或半成品浸泡在胶中数小时甚至几天,是绿松石改良的一种方式。
绿松石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因其形似松球且色近松绿而得名。
绿松石是一种水和铜铝磷酸盐矿物,属于磷酸盐矿物。通常由水流沉淀形成,绿松石以不透明的深蓝色为主要颜色,也有浅蓝色、蓝绿色、绿色、浅绿色、黄绿色、灰绿色、苍白色等颜色。其中,蓝色最为珍贵,可制作昂贵的首饰装饰。蓝色和蓝绿色翠绿等纯净色彩的绿松石结构紧密,都可作为高级艺术雕刻的材料。绿松石因其美丽的色泽和瑰丽的花纹,成为东方、西方共同喜爱的宝石。
绿松石的改良方式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浸渍:当绿松石颜色深沉但硬度不足,或内部含有泥线,质地过于松软脆弱,无法直接加工时,需进行改良。首先需去除绿松石内部的湿气,然后将其浸泡在一种无色的环氧树脂中,待绿松石完全吸收树脂后取出,加热使其树脂固化。
注胶:若绿松石矿石颜色极淡,质地极软,可如粉笔般在地上划线,此类材料被称为“白料”或“泡料”,亦有人称之为面松,这些“泡料”必须进行注胶处理。注胶过程与浸渍过程相似,只是将无色的浸渍树脂更换为有色的注胶树脂,此外,浸渍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而注胶则需要将绿松石和树脂置于密封的压力罐中,利用真空泵抽出空气,使其充分吸收树脂。这是目前最常用的绿松石改良方法,市场上大约有五到六成的绿松石都经过注胶处理。经过注胶处理后的“泡料”绿松石,色泽变得鲜艳、颜色均匀,成为高档绿松石。
上蜡:即在绿松石完成打磨、抛光后,再将其放入熔化的石蜡中。先将石蜡加热至约100度溶化,再将绿松石放入已溶化的蜡容器中浸泡数十分钟,取出冷却后,擦净表面的蜡即可。这样可以在其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提升绿松石的表面亮度。上蜡实际上不算作处理,因为它对绿松石的质地没有改变,它只是一种传统的加工工艺。
问题四:文玩改良意味着什么?看到一块绿松石,别人说是改良的,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目前市场上的绿松石主要分为:
原矿绿松石,
上蜡绿松石,
浸渍绿松石,
以上均属于绿松石,还有完全由绿松石粉末通过注胶、上色等手段制成的,以及完全不是绿松石,通过注胶、上色等手段冒充而成的。
根据国家标准,原矿绿松石、上蜡绿松石均算作天然绿松石,其他则不算。
问题五:如何区分天然与改良处理过的绿松石?如今鉴别绿松石品质优劣已成为一门值得研究的学问,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天然绿松石与经过改良处理的绿松石的常识,以下列举几点鉴别绿松石的要点。
水试法:一般镶嵌用的绿松石正面磨光,反面未磨光,测试时可将绿松石在清水中蘸一下,未经处理的绿松石水分会立即吸收,而经过浸蜡或浸渍处理的绿松石吸水较慢,灌胶的则根本不吸水。将天然未处理的绿松石放入水中,颜色会变深,而经过处理的绿松石放入水中则无任何变化。
目测法:未经改良处理的天然绿松石表面花纹较多,因此表面不平,而经过改良处理的绿松石表面非常光滑。很多人在购买绿松石时都会特意挑选表面光滑、无瑕疵的,其实这大部分都是经过改良处理的绿松石。
问题六:改良注胶的绿松石是否会变色?确实不会变色,了解其改良过程您就会明白为什么不会变色。
问题六:优化沁胶的绿松石不会褪色吗?确实不会褪色,介绍下优化的过程您就能明白为什么不会褪色。
沁胶
又称浸胶,业内人也称其为“固化处理”。即将石料或半成品浸泡在“胶”中数小时甚至几天。这是绿松石加工的传统工艺,即在绿松石于1980年代逐渐复兴之前就早已存在的一种工艺,其作用是对松石结构进行加固,主要是指有裂隙的连接处,天然出产的松石80-90%密度并不高,而裂隙(我们所说的铁线)又分为当地人所说的“软裂隙”、“黄泥裂隙”等多种,很容易从有裂隙的连接处散开,即使是“净面的”(没有或只有少量很细的铁线),绝大多数毛石头的质地也不足以承受去皮过程中的破坏,很容易破碎,有一些甚至用指甲一扣就掉了。因此,在传统的加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成品率,必须在最初的加工前就先浸胶。
1、与过去不同的是,过去多使用天然树脂浸胶,而现在多使用透明的人造树脂了。
2、大多数人浸胶使用的是透明树脂,因此这一过程不会改变石料的原色,但会使原色加深;
3、浸胶后的松石密度和硬度都得到了优化,有些原本密度达不到的原料,出品后也可以划玻璃了,但比较勉强,而且通常玻璃表面会留下一点胶痕,用手可以擦掉,玻璃表面的划痕比较细,比较浅,松石表面也会留下一点痕迹;
4、浸胶后的松石燃烧起来异味较小,类似松香;
5、最关键的一点,浸胶的原料至少还是真正的绿松石,只是品级可能稍差。我们暂且称之为“美容”吧。
灌胶
平时我们称之为注胶,就是通过高温高压,将“胶”充压进原料里。这是近二十年前才发展出来的一种工艺,所用的胶也就是类似制造吉尔森绿松石的材料(人造绿松石),高温融化后将泡松(白色,可以当粉笔用的绿松石)和内蒙的所谓白松石(实际上与绿松石完全不是一种东西,学名为菱镁矿)放入其中,通过高温高压加工使其呈现出,所以这个工艺基本上完全属于造假了。
1、灌胶使用的胶是有颜色的,所以出品的颜色完全是假的;
2、灌胶制品看起来颜色均匀一致,特别是一大堆放在一起的时候更明显,但它也有铁线,甚至有一些成品上也有黄色、绿色等颜色变化,这是因为用来做原料本身也有一些裂隙,而且有些泡松本身可能含有一些黄色或含铁物质,因此出品后还有色彩变化,这种最难区别;
3、灌胶后的成品划不动玻璃,只会在玻璃上留下胶痕,一擦就没;
4、灌胶制品燃烧起来有难闻刺鼻气味,对人危害很大;
5、我们可以形象地说,用泡松灌胶叫“整容”,而用内蒙白松灌胶那简直是“变性”了。
过蜡
过蜡就是煮蜡,也是与浸胶一样先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加工工艺。先辈们都是用川蜡(川蜡又称虫蜡,属于生物蜡,是白蜡虫分泌在所寄生的女贞树或白蜡树枝上的蜡质),将已经抛光过的松石成品,放入融化的蜡水中浸泡。不过现在,虽有部分加工者还沿袭传统,但有些却使用更廉价的广东蜡(化学制品)进行加工。
1、因为要保持蜡水不凝固,因此要持续加温,但一般来说温度并不足以达到改变松石颜色的程度,但会使其颜色略有加深;
2、过了蜡的松石在把玩的过程中还是可以出现一些颜色变化的,但因为其毛孔不畅,所以需要更久的时间。
3、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成品的光滑感,特别是铁线处的,使其呈现出宝石光泽,所以这一步应该算是给松石“化妆”吧;
4、据说用开水煮可以让蜡再次析出,但这样一过高温对松石的颜色、基质都会有影响,所以不推荐。
挂色:
挂色也称“提色”,与松石的染色有所不同。“挂色”是松石在加胶、打磨之后,过蜡、抛光之前的一种工序:将松石放在稀释的盐酸里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放在极淡的含有色素的水里加温,松石的颜色会有所加深,并且使整批的松石的颜色看起来更一致,“卖相”更好。
挂色对松石的颜色改变非常有限:将松石砸开后,内外的颜色差异并不大,因......>>
许多人以为对绿松石进行优化就是将其假冒,实则不然。所谓的优化绿松石,实则是指经过特定方法加工的天然绿松石,因此优化绿松石并非假绿松石。绿松石的优化过程包括浸胶、灌胶、过蜡等工序,旨在让原本颜色浅、硬度低的绿松石颜色更加鲜亮,瓷度和硬度也得到增强。
相关说明
大家或许还记得,几年前一位北京客户花费十多万元从湖北购得一块二十多公斤重的绿松石观赏石,卖家承诺其为天然石。然而,该客户回京后请人用仪器鉴定,发现其中含有大量合成树脂成分,实为经过浸胶处理的绿松石。
买家感到受骗,卖家则认为浸胶即为天然,双方因此产生矛盾。如今,北京多家宝石鉴定机构都拒绝鉴定绿松石,他们坦言:绿松石的真伪易于鉴定,但天然与否,鉴定则较为困难。结论的得出并不容易。
然而,稍微了解绿松石的人都知道,由于绿松石的硬度仅为5-6,因此都需要进行浸胶或注胶固化处理,而这种工艺自1890年起就已存在。那么,经过浸胶或注胶优化处理的绿松石是否算作天然绿松石?这是一个绿松石界长期争论的话题,我国也尚未出台相应的产品标准。因此,我们难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观点一:只有未经任何优化处理的绿松石才能称为“天然绿松石”。换句话说,绿松石从矿山开采出来后,必须直接切割、成形、研磨、抛光,直至成品,保持原有的色泽、硬度和纹路。若在任何一个环节中人为改变了绿松石本来的色泽和硬度,则不能称之为天然绿松石。
观点二:绿松石只有天然和人造两种,只要不是人工合成的,经过优化的绿松石就是天然绿松石。尽管优化处理改变了绿松石的色泽和硬度,但使其更加美观,更易于佩戴,提高了绿松石的利用率,节约了宝贵资源。
观点三:浸胶优化处理仅提高了绿松石的硬度,使其更加紧密,有利于加工,可以称之为天然绿松石;而加胶优化处理不仅提高了绿松石的硬度,还加深了其色泽。加胶优化处理的绿松石则不宜称为“天然绿松石”。
截至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来衡量绿松石的天然与否。我个人认为,尊重客户的知情权至关重要。你可以称你的绿松石为天然,但也必须说明其采用的优化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