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如何获取流量
在电商领域,广义的流量指的是商品的展示和曝光次数,即能够看到商品的潜在买家数量;而狭义的流量则是指点击量,即对商品链接的点击次数,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独立访客数(UV)和页面浏览量(PV)。
对于依赖平台的卖家来说,流量主要分为站内和站外两种。以亚马逊为例,站内流量主要来源于搜索结果、排名、广告、促销活动等,而站外流量则更多依赖于社交媒体推广和搜索引擎优化。若想最大化获取流量,就需要从多个角度优化店铺和链接,最终通过商品交易实现盈利。
对于直接运营平台或网站的卖家,流量主要依靠搜索引擎优化、社交媒体裂变、外部链接等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吸引一批稳定可靠的核心用户,进行重点维护,再考虑通过销售商品或服务,提取佣金或广告费等方式实现盈利。
无论是依托平台还是自行运营平台,电商盈利的公式都是一致的,即: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
当然,不同来源的流量代表了不同的买家属性,在流量日益稀缺的今天,在实现盈利时也要考虑到他们的需求,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操作。
最后,本人新书《亚马逊跨境电商运营实战——揭秘畅销品与A9算法的秘密》已上市,我将继续为大家提供亚马逊运营方面的实用知识,希望大家给予支持。
- 产品导向vs流量导向
创业有两种较为重要的思维方式:
产品导向:打造一款产品,将产品做到极致,用产品赢得市场和用户。
流量导向:抓住机会,先获取流量,把流量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了流量就有用户,只要销售合适的产品,总能赚到钱。
这两种思维方式没有绝对的优劣,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产品导向的优势与劣势/
产品导向的好处在于其想象空间广阔,天花板很高。如果你能打造出一款出色的产品,就有可能创立一家非常伟大的公司。
但劣势是,做产品的风险同样很大。因为产品研发和生产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过程。而且,好的产品并非那么容易打造出来。
大家看到市场上依靠产品成功的案例很多,这实际上是一种幸存者偏差。
在产品开发这件事上,多数创业者都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做出来的产品肯定会比同行强很多,但往往真做出来后反响平平。这是因为之前的产品已经有了多年的积累,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口碑、品牌知名度和用户使用习惯等等,这成为了很多创业者创业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再进一步说,即便你能打造出一款出色的产品,产品导向这种创业模式也难以走通。你需要做市场、融资,整个过程都在烧钱,对创业者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产品导向是互联网创投圈常用的一种打法。
他们会强调赛道、强调趋势、强调把产品做到极致、强调产品要有用户粘性,当然也会强调创业者本身的融资能力。
/流量导向的优势与劣势/
另一种思维方式是流量导向。
与之相对应的,基本上是做网赚的圈子。
流量高手特别热衷于捕捉各种流量红利的机会,他们往往不太看重赛道、产品。甚至很多流行打法都不需要产品,而且他们也不太会去融资。
一方面,做流量本身已经比较赚钱了,不太需要融资。另一方面,他们做的生意想象空间不是特别大,真要融资也可能融不到。
所以,这个圈子里闷声发财的人比较多。有些人不开公司,一个人单打独斗,一个月也能有个几十万的收入。
但这个类型的生意也有着明显的缺点。
首先它非常机会主义,行情来了就能赚这么一波,但下一波在哪里没人知道,所以这种生意的天花板就不是特别高。
而且在流量高手眼中,只有流量、没有用户,由于无法获得很高的用户粘性,也做不出一家有品牌的公司来。
与创投圈相对,网赚圈的流量高手聚在一起,只会关注搞流量的方法、成本、机会,还有如何将流量变现。
/两种思维需要融会贯通/
虽然我们说做创投圈和网赚圈这两拨人,都是通过互联网在赚钱,但非常有意思的一个事是,这两个圈子交集特别少。
他们相互并不了解、也不认识,可能还会觉得对方圈子的人比较傻。
创投圈看网赚圈,觉得这是一些搞投机、薅羊毛的一群人。网赚圈看创投圈,觉得这群人很傻,放着好好的钱不赚,光烧钱。
根本原因是这两个圈子的人的思维模式完全不一样。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方式是不能兼容的。
从产品来说,创投圈的人很看重产品,但是在网赚这个圈子里,有时候做得越好甚至就越不需要产品。
比如说,我在搞软件出海的那几年,那时候最牛的流量高手在卖一种叫做减肥秘方的电子书。他们把电子书放到网页上,诱使用户他们的减肥方法有多么神奇,让用户掏钱去买这本书。
为什么要卖这个呢?首先减肥适用的人群非常广,其次电子书基本没有什么成本,给用户一个下载链接就行了。
不研发、不进货就能赚钱,这种钱赚的是最舒服的。
因为卖这个东西太省事了,所以当时很多高手都在做这个东西,竞争很激烈,只有竞争不过才会去卖别的东西。
所以说,做流量的人往往对产品不是很看重,他甚至于都想卖这种最简单最省事的东西。
除此之外,流量高手不看重产品,也不光光是因为懒,还因为流量导向本身特别看重成本。
成立跨境电商公司需要什么条件
首先,跨境业务中的电话和邮件沟通肯定不够,你需要有一个向全球展示的平台,网站是最直接的,注册一个.com的主机最好是可以适配的,比如国内的用户适配分流到国内的服务器,访问速度快,香港的用户适配到香港的服务器,访问速度快,服务好,最好使用当地的社交官方平台,比如美国的推特、中国的微信、台湾的雅虎等,这些都应该具备,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体。那么网站的语言、客服服务都应该是本地的语言,这样沟通就不会有问题了。
首先,跨地域的常规电话与邮件交流显然是不够的,你需搭建一个面向全球的展示平台,网站是最直接的选择。注册一个.com域名的主机最好能适配,例如,国内用户适配分流至国内服务器,提高访问速度;香港用户适配至香港服务器,提升服务品质。此外,使用当地的社交官方平台也至关重要,如美国的推特、中国的微信、台湾的雅虎等,以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体。网站的语种和客服服务都应采用本地语言,确保沟通无障碍。
其实,建立本地化运营物流并非罕见之事。自去年和今年初,eBay、大龙网等已开始设立海外仓物流,旨在降低配送成本。众多国内跨境电商企业初建,可能在资金上尚不足以建立本地市场的配送中心。然而,要提升利润和促进更多交易,市场成熟后建立海外仓是必行之路。这不仅能提升本地消费者购物体验,还有利于市场优化和推广。兰亭集势也在建立当地配送中心,旨在降低物流成本,从而提升供应链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的要求。
在线购物难免需要浏览店铺页面。首先,谈谈网站建立。一个购物网站需给消费者留下直观的第一印象,若打开网站无法快速找到产品类别,对网购体验有很大影响。快速性指的是网站浏览的流畅度,许多网站页面建立不够灵活,打开速度过慢,消费者可能没有耐心等待。接下来是网站推广,流量是关键,无流量则无转化率。许多跨境电商在建立网站时未注重优化产品内容等,甚至未考虑推广。在国外,社交网络是引荐流量的好方式,能稳定粉丝,提升转化率和产品曝光度。
突破语言障碍与网站建设息息相关。之所以提及小语种,是因为跨境在线零售网站会有来自不同国家的访客。许多跨境电商网站以英文为主,可能与目标市场相关。但若要促成更多订单,需突破语言障碍。若订单出现看不懂的情况,对用户来说非常麻烦。小语种网站建设翻译成本较高,建议建立多语言服务,以节省运营人员、推广和优化成本。当然,需根据目标市场选择语种,如俄罗斯、西班牙、阿拉伯语等。
拥有独立网站后,跨境电商需考虑收款通道。安全收款是跨境电商重点关注的问题。去年开始,许多跨境电商考虑使用跨境人民币结算通道。以下是几个优势:降低结汇成本、对接流程方便、结算时间灵活调节、风险控制系统完善。目前,跨境支付结算通道面向独立B2C网站的跨境电商。以DX.COM旗下的外贸商城DX.MALL为例,其结合跨境人民币支付通道,主要使用华南地区DODOPAY国际信用卡收款,大幅节省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国际信用卡收款支付成功率高达85%左右,支付页面灵活,支付方式符合国外支付习惯。